某半导体公司5月刚调试完废水处理设施,6月就收到30万罚单。这事,让整个行业捏了把汗。 “我们就是调试设备,项目都没竣工,怎么就成了‘无证排污’?”企业觉得委屈,生态环境局却铁了心要罚。这事儿不仅半导体行业该关注,所有排污单位都得拎清楚:项目没竣工,调试阶段排放了污染物,到底算不算“无证排污”?
一 先看这起典型案例 2024年3月,某集成电路公司在江苏高新区建了个“先进半导体封装测试产业化项目”。环评早就批了:项目建成后年产FC-BGA封装产品12亿只,废水得经自建污水处理站处理,达标后再进市政管网。
到了5月8日-12日,公司给废水处理设施做72小时连续调试,期间排了约1800吨调试废水。结果市生态环境局找上门:“没排污许可证就排放含铜、镍的废水,违法了!” 拟罚30万。 企业不服:“我们这是‘设施调试’,项目都没竣工,不算‘排污单位’,哪来的领证义务?”
二 法律怎么说?这3个关键点必须吃透 其实双方的争议核心就是 “调试阶段排污许可证要不要领取”。咱们直接从法律条文里找答案 。 1. 谁是“排污单位”?看“排污”事实,不看“是否竣工” 《排污许可管理条例》规定,只要是“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单位”,排放污染物就得领证,没证绝对不能排污。 这里的“排污单位”,可没限定“必须是已竣工、正式生产的企业”。只要你排放了污染物,不管是生产排的,还是调试排的,只要污染物类型、排放量够得上管理标准,就属于要领证的 “排污单位”。 2. 调试能“豁免”领证?法律说:不行,反而得 “先领证再调试” 有企业觉得“调试是特殊阶段,应该不用证”,但《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》有规定:建设项目应当在调试前,取得排污许可证。 简单说:法律的逻辑不是“调试可以无证”,而是 “没证就不准调试”。调试不仅不能豁免领证义务,反而得把“领证”当成调试的前提。 3. 领证时间点:是“竣工后”还是“首次排污前”? 企业常纠结:“是不是等项目竣工了再领证?”新建项目应当在“启动生产设施”或“发生实际排污”前领取排污许可证。 调试时排放废水,已经属于“实际排污”了。因此,领取排污许可证的时间点必须是首次排污前,而不是“竣工后”。
三 律师提醒 这起案例给所有排污企业提了个醒:调试、试生产阶段的排污行为,反而容易成 “违法高发区”。 你家企业遇到过类似的环保问题吗?评论区聊聊你的处理经验~关注 “企业环境律师”,get 更多环保合规干货!
|